我的博客

欢迎来到我的博客!!这里面可以了解到全球汽车的最新资讯!!!

谷歌搜索

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

银行毒资产与盈利

银行仍然充斥着有毒资产。无论人们如何选择回避,这一点都确然无疑。银行类股最近之所以出现反弹,原因之一在于,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从资产平衡表转向该行业重新获得的盈利能力。这十分合理——银行正从强劲资金流和陡峭的收益曲线中赚得大把现金,也许还能安渡即将来临的业绩发布期。

但对于投资者来说,更重要的问题是:银行新的盈利潜力,能否抵消进一步减记的必然性。这取决于收入预期、亏损程度以及出现亏损的时机。奥纬咨询(Oliver Wyman)和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已尝试预测收入。它们认为,2010年全球批发银行收入在外汇、固定收益、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等“波动性”产品的推动下,将达到2200亿美元左右。同时,谢天谢地:次项研究还估计,以瑞信(Credit Suisse) 2006年的收入为例,其中60%来自高度结构性衍生品等产品,而这家瑞士银行今后可能连碰都不会再碰这类产品。

与亏损比较的情况怎样?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在内的许多预测者认为,考虑到经济低迷使更多传统的贷款形式变得“有毒”,全球信贷亏损总规模将接近4万亿美元。假设银行亏损占到其中的四分之三——根据彭博社(Bloomberg)的数据,它们已亏掉了9150亿美元——则相当于逾14年的总收入(资本率等其它因素保持不变)。

当然,会有一些减记发生在大型批发类银行以外。同时,如果经济出现改善,或者事实证明某些资产中的确存在流动性贴水,对亏损的估计将会低得多。但另一方面,逾200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预测,仅仅能使银行回到2005年时的水平。认为银行业能如此轻松地逃脱惩罚需要胆量。难怪尽可能地推迟减记——一个更糟糕的选择——显得颇具吸引力。

没有评论: